9月10日晚,国际油价骤降,WTI原油跌至65.7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滑落至69.19美元/桶,两者分别触及17个月和10个月低位。疲软经济数据引发市场忧虑,特别是两大石油消费国需求前景黯淡,加之投机性抛售盛行,共同推低油价。
分析指出,非欧佩克产油国产量激增,叠加投机者原油净多头持仓降至历史低点,显示金融层面的大量平仓行为也是油价走低的重要推手。OPEC最新月报下调了未来两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估,而高盛、摩根士丹利及花旗等机构亦纷纷预警,未来几年原油市场或将由紧转松,甚或过剩,花旗更是看空油价至2025年的60美元附近。不过,地缘政治因素和OPEC 可能的减产延期为油价提供一定支撑。
同日,美股能源板块受挫,标普500能源指数创半年新低,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石油巨头股价下滑。市场分析聚焦于美国8月就业数据不振,尤其是制造业岗位减少,直接冲击原油需求预期。东证衍生品研究院与中衍期货专家均强调,宏观经济担忧与季节性需求疲软,加上汇率波动,合力打压油价。此外,“欧佩克 ”决定延长自愿减产期限,但预告12月起逐步恢复生产,预示着未来供应将进一步放宽。
国家发改委紧跟国际油价变动,于9月5日宣布下调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100元,今年我国成品油零售限价已历经18轮调整,整体呈现油价小幅攀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