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10月18日,中国船舶沪东中华造船联合中船贸易与全球最大独立集装箱船租赁公司加拿大Seaspan在上海签订6艘自主研发的13600箱大型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并以人民币结算。这是今年我国最大的一笔以人民币结算的集装箱船订单。
这批13600箱大型集装箱船由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总长336米,型宽51米,最大可装载14132个标准集装箱,配备2000个冷藏箱位。设计采用最新环保理念,装备脱硫塔和节能装置,满足绿色燃料改装需求,确保低能耗、高航速和绿色环保性能。这是沪东中华今年承接的第3批共计15艘大型集装箱船订单,首次以人民币结算,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人民币结算有助于船企减少汇兑风险,增强盈利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降低船东融资成本,提高贸易效率。预计这批船将在2026年至2028年间陆续交付。
近期,人民币跨境结算交易不断取得新进展。例如,中国飞机租赁集团向印度尼西亚翎亚航空交付第三架国产喷气式ARJ21飞机时,使用了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国人民银行报告显示,2024年1月至8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4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1%。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比从2023年的24.8%升至2024年的26.5%。服务贸易方面,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22.3%,占比31.8%。此外,境外投资者持续买入我国债券,持仓规模约4.6万亿元,占境内债券托管总量的2.7%。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也有所增长,前8个月结算金额达1.5万亿元,同比增长22.7%。国际资金清算系统数据显示,今年6月,人民币再次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占比5.99%。渣打集团中国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全球主管吴雅思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力量重新分配,多极化货币体系将降低单一货币霸权带来的风险,增强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