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跨境ETF经历了一轮资金热炒后开始集体回落,高溢价现象有所缓解。1月10日,亚太精选ETF、标普ETF和沙特ETF等高溢价品种尾盘跳水,溢价率降至10%以内。业内人士指出,跨境ETF交易价格大幅偏离净值,反映出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这可能与基金规模小及QDII额度受限有关。投资者挑选ETF时,需关注产品规模、流动性、跟踪误差、费率和折溢价等因素,尤其在高溢价时要警惕价格回归带来的亏损。
上周前四个交易日,跨境ETF表现火热,持续吸引资金。数据显示,标普消费ETF和沙特ETF四天内涨幅分别达29.18%和20.60%,其中标普消费ETF的溢价率一度飙升至50%以上。这些ETF的日均换手率也超过100%。1月9日晚间,多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提示溢价风险,并宣布相关ETF于1月10日停牌。1月10日,除停牌的4只ETF外,其他高溢价品种尾盘集体跳水,溢价率回落至10%以内。面对高溢价,多家券商也发出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理性投资。随着市场降温,基金公司再度公告,部分ETF将于1月13日复牌,若溢价未有效回落,基金有权采取进一步措施警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