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QDII基金降费风潮持续升温。2月11日,交银施罗德旗下两只QDII基金及融通旗下一只QDII基金宣布下调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此前一天,海富通中国海外精选混合基金也做出了类似调整,并对基金合同和托管协议进行了修改。与此同时,自2月10日起,富国基金管理的六只QDII主动权益基金的费率统一降至1.2%(管理费率)和0.2%(托管费率),标志着“1.2%+0.2%”逐渐成为QDII主动基金的主流。
此次降费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行业内更广泛趋势的一部分。财联社记者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23家基金公司共计82只QDII基金加入了降费行列。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将目光转向提升投资者体验,通过降低费用的方式增加金融产品的吸引力。例如,交银施罗德环球精选价值、交银施罗德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以及融通核心价值混合等基金均从2月1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费率标准。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波降费潮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根据证监会主席吴清在近期会议上的介绍,证监会已提出一系列旨在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包括已经实施的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和交易费率的下调,还计划于2025年起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省约450亿元费用。此外,2月初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了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QDII基金外,其他类型的基金产品也在积极响应这一降费趋势。例如,头部宽基ETF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已经降至“0.15%+0.05%”,而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也纷纷跟进。嘉实薪金宝货币市场基金和西部利得天添富货币市场基金分别降低了托管费率和管理费率,以回应市场需求。
业内专家指出,降费对于基金公司和投资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短期内可能会对公司的收入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并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长期收益。特别是对于中小规模的基金产品而言,降低费用能够显著提升其竞争力,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