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钙钛矿电池概念在股市中表现抢眼,板块指数收盘涨幅超过3%。中来股份涨停,德龙激光涨逾15%,拓日新能、中利集团等多股也强势涨停。这背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游经碧研究员团队功不可没,他们研发出光电转换效率达27.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并大幅提升了其稳定性,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研究显示,该团队通过提升钙钛矿薄膜质量,使载流子寿命延长至20微秒,界面缺陷密度显著降低。基于此,所研制的电池经权威机构认证,实现27.2%的光电转换效率。即使在持续运行或高温老化条件下,也能保持较高初始效率。随着技术突破与产业化的推进,钙钛矿电池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GW级布局带来的产业化机会备受关注。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自9月以来,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多家涉及钙钛矿业务的企业获得大量融资支持。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钙钛矿组件市场空间将达到1816亿元,设备及组件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成为光伏领域的重要增长点。